狗狗不打针人会生病吗?
疫苗是“弱病毒”,本身并不足以引起疾病,但能刺激身体产生抗体来应付病毒的袭击 人类接种疫苗的最初目的与动物一样,是为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但自1798年英国医生詹纳发现牛痘可以预防天花以来,疫苗的概念就逐渐被应用到人类传染病防治中,成为了重要的手段之一。20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病原体及其感染机制,从而制备更好的疫苗用于预防接种。目前常用的疫苗包括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类毒素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和核酸疫苗等6种,分别用于预防不同种类的传染病[4] (图片来源:丁香园) 在动物疫苗方面,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全国性动物疫病防疫体系的国家;中国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建成全国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发达国家[5-6] 。早在18世纪末,中国就开始使用疫苗防治马传染性贫血病。1931年开始用疫苗免疫预防狂犬病。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猪丹毒和猪肺疫疫苗的免疫研究。1966年成功地研制了猪瘟兔化弱毒株疫苗并推广使用至今,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家兔免疫测定猪瘟抗原而研制出猪瘟活疫苗的国家。
我国于1980年批准实施《畜禽免疫程序》,并于2010年和2013年两次修订,为动物防疫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指导[7] 目前,我国在动物防疫体系方面已具备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制度规范,建立了国家、省、地市和县四级防疫管理体系以及动物疫病监测网络,形成了以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为主,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相结合的动物卫生监督体制,通过实施强制免疫、检疫、监控和扑灭等措施对动物疫病进行了有效控制,使得我国近30年来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8-9] 但由于一些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管理水平较低或存在一定惰性,加之某些地区财政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地方存在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不健全等问题[10] 因此,如何提高现有动物防疫工作的效率及效果仍然是我国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动物疫苗的总体接种率较高,但区域差异明显,城市略高于农村,东部地区大于中西部地区,部分地区仍有待加强[11] 。
另外,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我国的动物卫生工作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12-13] ,除了传统的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威胁外,近年来新城疫、猪瘟、猪蓝耳病等疾病的流行也给畜牧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动物防疫工作中,除应重视人畜共患病以外的其他相关病原体的防控工作,还应做好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等相关工作。